在韩国的书店里,中国台湾学者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赫然在架,相信这本书,对于韩国人了解中国以及中国人,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柏杨先生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史实:一六三九年,有大批中国人移民到了菲律宾。当时菲律宾的统治者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人歧视中国人,将他们列为贱民阶级,每个人要缴纳很昂贵的人头税,而且必须改信西班人信奉的天主教。中国人对人头税很反感,不惜拚命抗争。可是,对于改信宗教却满不在乎,信天主教就信吧,没什么了不起的。
这一点,让西班牙人大惑不解。在西方,逼人改信宗教,是会引发激烈的民族战争的。也就是说,对于世界上很多民族来讲,宗教都具有极为重大与神圣的意义,因为宗教满足了人们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中国人为什么看起来会是个例外?
按照另一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看法,中国人不大关心宗教,那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在西方人看来,如果没有宗教,人们只能局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人生除了吃饭睡觉发财之外就没有了更高的价值。而在中国人看来,哲学为他们提供了获得更高精神价值的途径,是一条可以与宗教相媲美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人们为了让人生获得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
这就是中国人为自己设定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艰难而孤独地行走了上千年,直到今天。中国人靠代代流传的格言和俗语来为人生设定各种边界,这些格言都有着强烈的哲学意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的人生指南。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鼓励中国人都当君子,要关心国家大事,不要整天想着发财的事情。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到了北京,连出租车司机聊天,也像是国家领导人在开会,讨论的都是谁当总理,谁当部长的大事。
©'5개국어 글로벌 경제신문' 아주경제. 무단전재·재배포 금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