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美花 ) 近日,中国第一家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发布了对全球50个主要国家的信用评级报告,成为发布全球国家信用风险信息的首家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
此次被大公评级的50个国家遍布全球各洲,具体包括欧洲20国、亚洲17国、北美2国、南美6国、非洲3国和大洋洲2国。5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90%,可以说基本反映了国家信用风险在世界范围的布局及变化情况。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中国信用评级与风险分析研究的专业机构,是面向全球的中国信用信息与决策解决方案的主要服务商。自2006年开始,从研究全球信用经济的本质规律出发,在反复探索影响国家信用风险的诸基本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大公于2009年5月发布了中国第一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信用评级方法,进而完善形成了一套“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
大公此次发布的报告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对于政治稳定,经济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大公的评级高于三大评级机构,而低于三家评级机构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停滞、债务负担沉重的发达国家。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对中、美、英、法、德等主要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大公对中国国家信用评级为本币A A +、外币A A A;美国评级为本币A A、外币A A;英国和法国的本币和外币均为A A -;德国本币和外币均为A A +。对美国的评级低于中国,受到外界热议。
对此,大公表示,此次信用评级是根据该国的综合体制实力以及主权政府的财政状况做出的。综合体制实力可以反映经济体对财富创造的体制保障能力,预示经济体在未来创造新增财富和财政收入的潜力;而财政状况指通过政府收入与债务状况的比较而表现出来的政府偿债资金在短期内的充裕度和流动性。
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掌控信用评级话语权的国家长期拥有最高信用等级,由此每年可以帮助其少支付数千亿美元的债务利息。除此以外,专家还认为,中国独立信用评级机构致力于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对维护中国金融主权、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改变美国三大评级机构长期垄断国际评级话语权的格局;另一方面,为中国争取应有的国际金融话语权、规则制定权提供支持,特别是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获得合理的金融定价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huazi625@ajnews.co.kr
< 亚洲经济(ajnews.co.kr)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5개국어 글로벌 경제신문' 아주경제. 무단전재·재배포 금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