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功勋在 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 一念答先皇
青史书忠烈 应流百世芳
这是赞颂《三国演义》中常山赵子龙(赵云)之勇猛和忠诚的一首诗词。作家罗贯中在小说中将赵子龙描绘成最具代表性的理想英雄人物,因此在中国,赵子龙受万人仰慕和尊敬,堪称完美的化身。
为感受常胜将军赵子龙的魅力所在,特别报道组走进了赵子龙的故乡--河北石家庄正定县。
正定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走进正定县,处处可循赵子龙的“身影”:子龙大桥、子龙初中、子龙广场、赵子龙大酒店、赵云路等,赵子龙俨然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的个人崇拜对象。
而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接见正定县委书记杨才魁时也曾说过,“正定是个好地方,正定出了个赵子龙!”
为纪念这位五虎大将,以其命名的“赵云庙”建于正定县,1997年起正式对外开放。庙中长坂坡单枪匹马救阿斗的赵云铜像闪闪发光,炯炯有神的双眼和紧闭的双唇就如同在述说那颗可歌可泣的忠诚之心,实在叫人敬佩。
进入祠堂内部,迎面而来的便是四义殿。涿州有个三义宫,是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而设的祠堂,而四义殿就是在刘关张三人后加上了赵子龙,为纪念这四大英雄所建。
正史记载,刘备对待赵子龙也如对待关羽和张飞一般,亲如兄弟。再加上赵子龙曾两次救下刘备的儿子,一直对主公忠心不二,像这样的下属,刘备自是将其看作兄弟好生相待。
四义殿中,刘备端坐中间,张飞、关羽则一左一右站在刘备身后,而赵子龙就站在刘备身旁,可见赵子龙在三国历史上并不是“华丽的配角”,而是“毫不逊色的主角”。
顺平后殿里供奉着赵子龙父子三人的塑像。顺平侯是大将军赵云死后,刘禅赐予的谥号。史书上有云:“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可见赵子龙不仅忠勇,而且平日里还关心手下,毫无大将军的架子,他深谙军事谋略,平定了不少祸乱。
一进入殿内,“仁义”和“长胜”两个词即映入眼帘。这短短四个字,完全体现了赵子龙忠肝义胆和勇武坚毅的形象。在民间,赵子龙被描述成一员百战百胜、天下无敌的勇将,因此人们也将“常山赵子龙”称为“常胜赵子龙”。
端坐在大殿中央的赵子龙身穿银色盔甲,肩披金色大袍,颈间挂着大红绸缎,散发出一身威风凛凛威镇四方的气势。看着塑像,赵云身经百战的勇猛形象,忠心护主的忠义形象和淡泊名利的君子形象一一从笔者脑海中闪过。
长坂坡一战,赵云踏一骑白马独战曹操百万雄兵,最后突破重重包围救出刘备之子。这一战充分体现了赵子龙的武艺超群与忠肝义胆。刘备也曾称赞道:“子龙一身是胆也!”。
有野史言,年过七旬的赵云在沐浴之时见身上无一处刀疤,大笑而死。在今日的赵子龙广场中心竖着高达9.9米的赵子龙手持长枪的石像,更是给人以正气凛然之感。笔者虽已离开赵云故乡,但至今,他断喝“我乃常山赵子龙”的气势磅礴的画面,还在脑海中久久不去。
特别报道组
©'5개국어 글로벌 경제신문' 아주경제. 무단전재·재배포 금지